当前位置: 首页>>公司新闻>>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走进珙县蜡染:探寻蓝色画布上的苗族史诗
作者:    文/赵宇 范天娇 图/范天娇 发布于:2018年08月08日 08:20 点击数:

苗族服饰以其独具一格的色彩和寓意丰富的纹饰为人熟知及喜爱。传统苗族服饰里蕴含着一项特殊复杂的工艺——蜡染。这是中国古代染缬三大工艺之一,线条流畅,疏密得当,色调一般以蓝白为主。过去,苗族人无论老幼,其服饰、衣裙、头帕、背肩上总有精致或粗犷的蜡染作装饰,在没有文字的苗族历史中,犹如史诗一般记录着苗族人民的迁徙历程与古老传说。

为进一步了解这一史诗般的艺术,bet356官方网站CET12小分队于86日来到了宜宾市珙县玉和苗族乡凤凰苗寨。初到苗寨,恰逢品梨节,苗寨内一片欢腾,村民们敲锣打鼓迎接这一盛大的节日。放眼望去,村寨犹如一幅多彩美丽的苗族画卷,村民们穿上自己的苗族服饰,向游客们展示着自己最炫目的民族色彩。苗族服饰上清晰可见蜡染绘图,素雅神秘,让人过目不忘。

一笔一划,刻下的是苗族灵魂

玉和苗族乡副乡长刘富琼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凤凰社区苗族蜡染技艺传承培训基地。伴随着宛转悠扬的苗族歌声,队员们欣赏着基地内陈列的一件件精妙绝伦的蜡染艺术品。它们大多素丽淡雅,但却能够立刻吸引队员们的目光,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古时淳朴的苗族社会。“为什么每一件作品都会有不同的纹路呢?”对队员们提出的疑问,刘富琼耐心解答道“这类纹路是由于蜡在浸染过程中龟裂而在布面上呈现出来的,即冰纹,它可以称为蜡染的灵魂。”无可复制是蜡染的标签,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天地的灵魂。

“过去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而苗族服装便是苗族的物质史书,蜡染上的图案纹饰就记载了苗族人民的迁徙历程与古老传说。”刘富琼热情地为我们讲解着。她以自己所穿的服饰为例向队员们做了生动的解释,“这件作品中的两条较粗的条纹代表着长江黄河,即我们的家乡,下面较为复杂的图案代表着崇山峻岭,整幅作品意味着我们翻山越岭,不忘记自己的祖先与家乡。”

之所以蜡染传统图案以花草植物为主,是因为苗族人民翻山越岭的迁徙过程中就是靠这些植物生存下来的。永怀感激与敬畏之心,他们将所有植物比作最神圣的东西。除此以外,植物图腾也意味着苗族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他们虽然经历了千难万阻来到此地并定居下来,但是这种向往之情是不曾改变的。

传承创新,蜡染发展在路上

蜡染培训基地是政府为了更好的宣扬、传承蜡染技艺而出资修建的。据凤凰苗寨负责人杨主任介绍,玉和乡文化站会定期在此举办培训活动,民众也可自发在此组织学习。“蜡染技艺复杂繁琐,能够坚持学习的人少之又少。因为目前蜡染的经济效益不足以维持人们生计,能够坚持下来的人都是对蜡染有着极大兴趣的。”刘富琼语气虽显无奈,但却眼神坚定,“我们正努力让蜡染在不失去本真的前提下,通过传承创新实现经济创收,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传统的熔蜡是依靠柴火,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融蜡已借助电炉,操作变得更加便捷,同时,数码印染也降低了成本。此外,颜色上,为适应更多现代人的需要由最原始的蓝色蜡染,逐步演变为彩色蜡染,使得蜡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贴合。

我就是想将蜡染传下去

最后,小分队来到了县级传承人熊翠容家中拜访。从桌布到沙发套,其屋内处处可见蜡染影子。一幅幅作品上细致的线条令人震撼,熊翠荣腼腆一笑,“现在我们都在进行图案的创新,线条也越来越细致。”她一边说着一边向我们拿来了绘制蜡染的主要工具——蜡刀,并介绍到,用较大的蜡刀绘制较粗的线条,越小的蜡刀绘制的图案则越细致。作品里最细致部分的图案则是用如拇指般大小的蜡刀,配上制作者极大的耐心,一刀一刀绘制而成。优秀作品的背后,往往离不开手艺人的艰辛。一笔一划,倾注着创作者的全部心血。

“我喜欢,我会,我就是想将蜡染传承下去。”接着,她又为我们讲到,对于蜡染技艺的学习,首先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其次便是耐心,精力等。由于蜡染技艺对手工艺者的要求极高,易受诸如气候的自然因素所影响,且机械式生产将会使其失去温度,导致其无法形成批量化生产,难以为手工艺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尽管熊翠容经常前往学校、社区开展培训活动,但目前还在坚持学习的人却颇少。谈及此,熊翠容的担忧溢于言表。

蜡染等传统技艺是无法用机器替代的,其复杂的工艺使得传承的过程愈发困难,但是它身上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即使道路艰辛,我们也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将蜡染发扬并传承下去,让它继续谱写人们的美好生活。